首页 > 娱乐 > 明星动态 > 韩春雨撤稿事件的前因后果,韩春雨又是谁?

韩春雨撤稿事件的前因后果,韩春雨又是谁?

来源:范儿谷    阅读: 4.7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最新热点:范冰冰御用同款面膜正在天猫疯抢!手淘搜索<膜派范爷御用同款面膜>立即抢购。

韩春雨撤稿事件的前因后果,韩春雨又是谁?

韩春雨事件梳理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团队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

5月8日,《知识分子》公众号推出专访韩春雨的特稿,并将其成果推到诺奖级的高度;各大媒体相继跟进热炒韩春雨“非著名科学家”的“三无”身份与“诺奖级”成果。

5月24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接见韩春雨,并高度评价其成果与精神。

7月7日,韩春雨被河北科技大学推荐为“长江学者”候选人。

7月13日,韩春雨被选举为河北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8月9日,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程项目获批复,该项目估算总投资2.24亿元。

9月7日,河北科技大学的生物工程(基因编辑)被纳入河北省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9月30日,韩春雨被河北科技大学推荐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候选人。

质疑与回应

5月19日,清华大学颜宁发微博称没必要神话韩春雨的研究,这项研究不属于创新型的。

6月30日,方舟子发表文章,声称韩春雨的实验成果存在“不可重复复制操作”的问题,暗指韩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实性。

7月2日,韩春雨在百度贴吧“国际米兰吧”发帖回复了各项质疑: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

7月6日,新德里的基因与综合生物学研究所的Debojyoti Chakraborty博士已经成功重复实验,但事后又称,需等到基因测序结果出来后才能下结论。

7月15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基因学家Gaetan Burgio的在小鼠受精卵上实验后,被人认为是确认重复实验成功。 然而,7月21日晚, 他表示目前无法排除这一现象是否是由引物二聚体或质粒的问题引起,需要重新实验才能下定论。 7月29日,他发长文质疑NgAgo结果。

7月20日,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刘峰博文称:“我刚和上海神经所仇子龙研究员确认,他重复了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老师的试验。”

7月21日,仇子龙在微博上发文,目前的实验结果距离韩春雨论文中的结果“相差甚远”。

7月29日,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等国的多位科学家公开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实验,并呼吁《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介入,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

7月31日,韩春雨向媒体回应各方质疑:对重复实验充满信心。

8月8日,韩春雨向非盈利性质粒共享信息库Addgene提交新版的详细实验方法,并补充了数项应当注意的问题。

9月5日,韩春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然》杂志已证实实验可重复。

9月6日,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刘珺称:“对于韩春雨论文的调查,我们目前还维持之前的官方回应,尚未有新的结果公布。”

10月10日,国内13个课题组实名声明,无法重复韩春雨实验。

10月11日,韩春雨回应13位学者实名宣布无法重复他的NgAgo实验。他依然认为,别人重复不了,细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至于谁重复成功了实验,他暂不方便透露。

10月31日,韩春雨回应:“今年8月,校方突然停电造成了实验室的实验材料全部损坏,让我一直很被动。”他希望质疑的科学家能当面与他讨论。

2018年6月13日 科技日报评论员:韩春雨事件折射实证精神缺位

韩春雨事件给科技界带来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论文发表后的“占地圈钱”,实验无法重复后的强词夺理,拒不接受质疑的蛮横无知……让科学共同体的声誉“很受伤”。如果非要说它给社会有什么好影响,那就是让人们“反向”接受了一次科学精神的洗礼——这件事让更多人知道了,科学实验必须是可重复的,实证是科学的基石,没有实证精神,一切关于科学精神的讨论都是虚无的。

2018年8月31日 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团队不存在主观造假

河北科技大学在其网站刊发了《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以下简称《调查和处理结果》)《调查和处理结果》称,该校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本着“依法依规、严谨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各方观点:

微博质疑发酵

5月19日,清华大学颜宁发微博称没必要神话韩春雨的研究,这项研究不属于创新型的。

6月30日,方舟子发表文章,声称韩春雨的实验成果存在“不可重复复制操作”的问题,暗指韩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实性。

国际科研机构质疑

7月6日,新德里的基因与综合生物学研究所的Debojyoti Chakraborty博士已经成功重复实验,但事后又称,需等到基因测序结果出来后才能下结论。

7月15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基因学家Gaetan Burgio的在小鼠受精卵上实验后,被人认为是确认重复实验成功。 然而,7月21日晚, 他表示目前无法排除这一现象是否是由引物二聚体或质粒的问题引起,需要重新实验才能下定论。 7月29日,他发长文质疑NgAgo结果。

杂志的反应

8月2日,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言人表示已了解一些研究者的相关疑虑,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

10月27日,《自然·生物技术》新闻发言人表示,已经收到了关于这一文章的多个意见,如果推断出论文的基本结论是无效的,论文可能会被撤稿。

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团队不存在主观造假

2018年9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其网站刊发了《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以下简称《调查和处理结果》)《调查和处理结果》称,该校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本着“依法依规、严谨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北京大学教授魏文胜:作者有义务作出回应

愿意站出来发表公开声明的13位学者之一魏文胜教授称,在过去几个月内,他所在实验室的四五名学生,根据韩春雨论文里所提到的实验方法,做了多次、不同的尝试,但实验结果均没有发现基因组序列的改变,即“实验方法得不到重复的验证”。面对学术质疑,作者还是有义务作出回应,如果隐藏关键实验步骤,就是学术不端。

中国医学科学院许培扬:科学研究要允许失败

面对诸多质疑,韩春雨副教授需要得到更多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与支持。即使是相互质疑,也应当相互尊重,并以建设性的态度帮助韩春雨副教授打开科学研究的新思路。决不能因为人家是“三无科学家”,就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方式进行攻击。科学研究不仅要允许失败,而且绝不应该否定一切。

光明网评论员:再等韩春雨些时日又何妨

在中国——科研活动经费几乎都来自纳税人缴税而构成的公共财政的情况下,公众有权利知道科研成果的真伪,科学家也有义务对公众做出相关的说明。不过,在科学研究问题上,公众也不妨多一点耐心,多待一些时日,给相关研究者及其科学界同行留足时间,以完备其回应的结论。

中国青年报宋潇:保护韩春雨不意味着不知真假

有人呼吁“请给韩春雨多一点时间证明”,也正是对科学家试验成果的耐心保护,但是这种保护不应成为科研过程真假不知、虚实难辨的理由。也就是说,就算是伽利略的猜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效应验证实验摆在这里,同样也需要经得起质疑,也只有质疑,才能够让成果服众。否则,只会给人留下一连串的问号。

科技日报评论员:韩春雨事件折射实证精神缺位

韩春雨事件给科技界带来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论文发表后的“占地圈钱”,实验无法重复后的强词夺理,拒不接受质疑的蛮横无知……让科学共同体的声誉“很受伤”。如果非要说它给社会有什么好影响,那就是让人们“反向”接受了一次科学精神的洗礼——这件事让更多人知道了,科学实验必须是可重复的,实证是科学的基石,没有实证精神,一切关于科学精神的讨论都是虚无的。

最新报道

终于来了!河北科大发布调查结果,称韩春雨团队不存在主观造假

科技日报记者操秀英_HZg7QIA

持续两年多的韩春雨论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记者31日晚从河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获悉,该校在其网站刊发了《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以下简称《调查和处理结果》)《调查和处理结果》称,该校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本着“依法依规、严谨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调查和处理结果》还称,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NgAgo-gDNA为导向的基因编辑技术》论文。2017年8月3日,韩春雨团队主动撤回该论文。学校对此事件高度重视,按照学术、行政两条线进行了全面核查。

该论文发表后,韩春雨的个人住房、职称、工资待遇等均未发生变化。在调查过程中,韩春雨主动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个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

《调查和处理结果》最后表示,调查期间,韩春雨及其团队积极配合,对同行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表示感谢,对论文发表所造成的误导表示了歉意。河北科技大学秉持“兴业尽责”校训,支持和鼓励广大师生探索科学未知、服务社会民生。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坚持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自然》中国区科学总监:韩春雨事件不是中国科研的污点

澎湃新闻记者洪燕华 2017-11-07 09:22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有一个学者叫做韩春雨,他的文章从《自然-生物技术》中撤稿了,他的文章本来在国内、国外都有相当多的传播,您觉得撤稿的事件,对于中国研究人员在以后,国内国外的期刊上发稿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11月4日,面对“腾讯WE大会”学生记者的问题,国际顶级科学出版集团施普林格·自然中国区科学总监Ed Gerstner(印格致)做了正面回答。

“我觉得你的问题问得非常好,越是年轻人越有好奇心。我想先简单回答一下,没有影响,很确定的回答没有影响,如果我们展开回答还是没有影响。也就是说,我们要关注的是大家都能够如何来帮助中国的科研人员做得更好。我经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是不是中国研究人员得到了不公平待遇,是不是要到《自然》发文章必须是大佬,或者说你是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者你怎么也是哈佛、普林斯顿的教授才行。但是,韩春雨不是哈佛、剑桥的教授,他的文章还是发出去了。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觉得太好了,这个可以体现出来,在选稿的时候,《自然》的编辑关心的是你这个科学是什么,而不是科学家是谁。”

“我们的文章问题是不能够被可靠的重复性,可靠的重复性其实不止是涉及到韩春雨一个人,而是所有科学家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

韩春雨论文被撤:论文发表不是科研成果的盖棺定论

中国青年报

在国内外学者几番公开质疑其可重复性一年后,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已由《自然-生物技术》撤销。

《自然-生物技术》在其社论中称:现在,距原论文发表已过去了一年多,我们了解到当初曾报告说初步成功重复出实验结果的独立研究小组,无法强化初始数据,使其达到可发表的水平。在征求专家评审人的反馈意见后,我们判定韩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数据不足以反驳大量与其初始发现相悖的证据。我们现在确信撤掉韩春雨的论文是维护已发表科研记录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韩春雨论文的被撤销,部分排解了长期以来围绕这一研究课题的争论,但事情远未尘埃落定,科研论文发表和评价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有意味的是,《自然-生物技术》并未指称韩春雨的论文涉嫌造假,而是论文的结论不可重复。这一结论直指如何看待科研论文的成果。显然,中国科研界与其他国家的认知有着明显差异。在中国,发表论文,尤其是在世界著名期刊或高被引期刊上发表论文就意味着成果。​​​​

广告

新鲜快报
明星动态
娱乐先锋
娱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