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质生活 > 其他 > 生男孩后风俗

生男孩后风俗

来源:范儿谷    阅读: 5.9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生男孩后风俗,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还是全世界少数民族最多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民族文化很丰富,那么民间生男孩后风俗都有些什么呢?

生男孩后风俗1

中国各地的报喜礼仪大体一致,仪俗却又各有不同。最常见的是携红蛋(或称喜蛋)去岳家报喜,“富者生儿育女则大送红蛋报喜,以示多子多福”。

报喜所携带的东西有时不止一样,有时按当地习俗明显地标示着所生是男孩还是女孩。湘西地区是提及报喜,“女人生头胎的当天,夫家就要备上两斤酒、两斤肉、两斤糖、一只鸡,一般由女婿去岳母家报喜。

娘家只要看报喜带来的是公鸡还是母鸡,就知道女儿生下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公鸡以示生男孩,母鸡以示生女孩。双鸡表示是双胞胎”。

居住于中国西北边疆的塔吉克族用另一种方式报喜:生下男孩时,父亲冲天窗鸣枪三声,并将枪放在孩子的头下,一则报喜,二则祝愿孩子勇敢、能干;生女孩时,言告邻里,并在孩子头下放一把扫帚,祝愿孩子长大后勤俭持家。

生子除向亲戚、故旧、邻里报喜之外,一般还要在自己家门口张挂出诞生的标志。

生男孩后风俗

诞生标志一方面标示出产妇和新生儿的住所,防止不知情者遽然闯入,带来邪秽之气或风寒灾病,影响孕妇与婴儿的安康,也提醒那些特殊的人(如孕妇、著孝者等)自动避忌;另一方面则明确标示男女,用象征物寄寓对新生儿深厚的祝福和殷切的希望。

新生命诞生之初就用某些象征物标志男女,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习俗。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 各地区都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诞生标志,比如说,位于黄土高原的晋西北地区,生男孩在门外贴一对红纸剪的葫芦,生女孩贴一对梅花剪纸。

东北满族人家生子后,生男在门口悬挂小弓和箭,生女挂红布条。由东北迁徙至西北的锡伯族人家生子后,生男,门首用红丝线悬挂一副小人弓箭,生女则挂红头绳。

中国的诞生标志虽然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但是,不管哪一个地区、哪一民族的诞生标志,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这些标志鲜明地揭示出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根深蒂固的性别意识,深深地渗透着传统文化对两性特点的认识和性别角色的期望

生男孩后风俗2

首先是生男生女的称法。旧时,生男被称为“弄璋之喜”,璋是佩玉,表示富贵、尊贵,要大庆贺。“弄璋”典故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所以,生女就被称为“弄瓦之喜”,瓦是纺锤,表示女工,庆贺从简。寓意就是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

把瓦给女孩玩,瓦是纺车上的零件,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红。女红,指纺织、缝纫、刺绣一类的工作。现在已经成古董或艺术活儿了。

既然男女有别,“报喜”时的情形也是不同的。在旧时,小孩子出生,首先报出男女的是接生婆。如果是男孩,接生婆就会对生母大叫“大喜”;

如果是女孩就默不作声。婴儿平安出生后,女婿是去外婆家报喜,这俗称为“送喜果”,是我国古代普遍流行的一种习俗,现在大部分农村仍保留有这种习俗。

有去报喜的新生儿父亲,常会携带荔枝、龙眼、花生及染成红色的鸡蛋(俗称“红蛋“或“喜蛋”)等礼物。但以红蛋为主。

红蛋的数目,生男为单,生女为双,有的地方生女不送红喜蛋。外婆家接到礼物后,会准备喜蛋、衣裙等物送还。

接到外婆家所送的喜蛋,要按照男单女双的数目分送亲友,而亲友则以火腿、桂圆馈赠,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喜糖”、“发红蛋”的习俗就是这种“送喜果”习俗的沿袭和继续。

生男孩后风俗 第2张

在浙江一带报喜时,生男孩用红纸包毛笔一支,生女孩则附花手帕一条。也有分别送公鸡或母鸡的。陕西渭南一带是带老酒一壶,上拴红绳为生男,拴红绸为生女。在南一些地方,带伞去岳父家,伞放在中堂桌上为生男,置于大门背后为生女。

有些地方在送“喜蛋”上就能分出男女,生男蛋为单数,生女蛋为双数。岳父母收下“喜蛋”后还必须加倍送还,女婿再将这些返回的“喜蛋”分送亲朋好友。

周宗禧先生在博客中撰文《生孩子“报喜”习俗》介绍,在德化民俗中,还有向天地和祖宗“报喜”的仪式,现摘录在此:其一是向天地“报喜”。

德化的民间建筑习俗中,在正厅中栋向外第三支梁的下面再 增添一支附梁,取其名为“灯”梁,专为正月点灯时挂灯用的,灯为“丁”之谐音。 因此,家里生了男孩当天遂点上一盏灯挂在厅中的灯梁上。

寓意天地有灵,我这座房子有新生一新“丁”了,特向您报喜。其二是向祖宗“报喜”。德化民俗每年正月十五都要点上元灯,因此有的地方生了男孩子的第一个正月十五,要到自家的祠堂挂一盏灯,寄意向祖宗报“添丁”之喜。

过去的礼数,多少存在烦索,但不缺的是人情味儿。现在的人报喜方式就简单而且快捷,来得最方便的就是在微信微博中涮一下,天下人都晓得。至于生男生女,性直爽快的人会直截了当地用戴不戴“把儿”表白,特别干脆。

但这中间也特别地感觉少了一些东西,你觉得是不是的呢!习俗,有的还是不错的,人情味加含蓄,这种生活中的浪漫情调还是需要的。你们哪儿添丁见喜,民间习俗是怎么做的呢!回忆或收集记录下来,有趣。

生男孩后风俗3

婴儿降生,俗称“拾小孩儿”,也叫“添喜”。

过去,产房通常是产妇的卧室,要求安静、暖和,门窗关严。分娩时,房内不许有闲杂人等,男性、儿童、寡妇和未出嫁的闺女绝对不许在场。丈夫可在门外等待喜讯。

分娩的方法也不—样,富人常在炕前就地放一个大盆,一般是娘家陪嫁的红木盆。产妇坐在盆上,同辈已婚并生育过的妇女抱着腰,接生婆行接生术。所以,分娩又叫“临盆”,大概由来就在于此。

穷人家的产妇没有这样的福分。他们多躺在炕前铺好的谷草上,由接生婆接生。所以,这种分娩方法又称为“落草”,即小孩生在草上。

有一点富人和穷人是相同的,即不能在炕上分娩,如果污血冲了炕神,对产妇和婴儿的健康、未来都不利。

旧时的生子习俗中,江南一带还有“踩生”一说,即有人有意或无意间走进分娩不久的人家,称作“踩生”。

婴儿降生以后,剪断并扎紧脐带,简单地擦洗一下,用小被包好,由一人抱好。当胎衣落下以后,一切收拾妥当,烧几张黄表,产妇和婴儿才能搬到炕上,安排产妇躺好,这才可以让当丈夫的进屋,处理胎衣和垫草。

胎衣要趁天黑找个僻静的地方深埋,不能让人践踏,不能叫狗吃了,否则孩子不长命。分娩时垫在身下的草,带有产妇的血污,要立即烧掉,如果被蛇虫爬过,会变成精灵的。

有的地方有“挑红”的习俗。挑红,就是在婴儿降生后,在院门上挂块红布,上面除附有桃枝、铜钱之类的东西。另外,弓箭挂在左面的是告诉人们这家生了个男孩;如果附有佩巾而且挂在右边的,那就是生了个女孩儿。

生男孩后风俗 第3张

挑红的目的,—是向人们表示这家有喜生了孩子;二是告诉过往的行人,特别是行商的人,不要大声吆喝,更不要在此敲打响器或燃放鞭炮,以免使产妇和婴儿受到惊吓。

产妇分娩以后,就开始坐月子。这时的产妇和婴儿身体比较虚弱,一切生活都在炕上或产房屋里进行,也禁止生人入内,避免带进病菌,影响产妇和婴儿的健康,这就是俗称的坐月子。

在整个月子期间,产妇不能干重活儿,不能用凉水,也不能长时间坐着。民间流俗说法,产妇分娩后,骨缝开了,沾了凉水着了凉风会得关节炎,落下头痛病等,俗称“月子里的病”。所以,在月子里要人伺候,俗称“伺候月子”。

由于分娩,产妇心理、生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脾气比当媳妇时亦有所变化,往往很难伺候,而当婆婆的,看在孙子孙女面子上,往往百般忍耐、迁就,也要尽量把月子伺候完。

产妇在月子里,要吃饱穿暖,在家平时要用头巾包头,以免受凉。产妇的饮食为很稠的小米稀饭、煮鸡蛋、红糖。清末民初,沿海地区有的用猪骨炖海带给产妇吃。

饮食不能咸,免得婴儿嘴唇起燎泡。衡量月子伺候得好不好,境内大都以月子里吃了多少鸡蛋、多少红糖来衡量。

婴儿出生在那一年,那年的干支就是婴儿的生肖属相。生肖共有十二种,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年为一轮,循环往复。

分娩之后,要向产妇的娘家及亲戚报喜。报喜时间,视分娩的'时间而定。如果是头天下午分娩的,则在第二天早饭后去报喜;如果是后半夜分娩的,则在当天早饭后报喜。总之,在通讯不发达的过去,报喜必须在上午才吉祥。

报喜的顺序是新生儿的姥姥家、姑姑家,然后才是其他亲戚及亲朋好友。

报喜的人,过去女婿必须亲往岳父母家,其余多数是新生儿父亲的兄弟,有钱的人家会派佣人前去。

报喜的方式各地有各地的习俗。浙江一带,生男孩的用红纸包裹一支毛笔,生女孩的则另外附花手帕一条。也有直接送公鸡、母鸡以示新生儿性别的。陕西渭南一带是带上一壶酒,生男孩的酒壶上拴红绳,生女孩的拴红绸。

还有的地方是女婿带上一把伞去岳父家,伞放在中堂桌上为生男,置于大门背后为生女。我国大多数地区报喜时送上染红的熟鸡蛋是不可或缺的,只是数量上有所不同,男孩蛋为双数,女孩蛋为单数,个别地方则相反。

男孩送双数的原因,据说是为了孩子长大后好找媳妇,寓意成双成对;女孩送单数是为了将来好嫁出去。

旧时,当姥姥接到喜讯,还要烙一张饼让女婿或报喜的人带回去。报喜人在回去的路上遇到狗时,将饼扔给狗,这意味着狗替孩子咬了灾,婴儿就不会夭折了。

“望欢喜”是生育礼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婴儿出生后的第八天,街坊邻居早晨即来望欢喜,送的礼品数量视亲情而定,多送鸡蛋,或十、十二、十六、十八、二十个不等。

生男孩后风俗 第4张

家族以内俗称“门子里”的外加三尺红布,或一床小毯子,或一套小孩衣服。邻居间望欢喜的东西只收不回,亦不招待饭食,因系双方“傍”的,也不讲什么客套话。产妇娘家及其他亲朋则于早晨巳时齐到产妇家望欢喜。

亲戚看喜的礼物比街坊邻居为重,特别是姥姥家,一般要送鸡蛋、小米、红糖、红布、小被等,客到齐后,婴儿被婆婆用小被包好抱出来,请客人观相。客人则说些吉祥的夸奖话,同时将准备好的银钱掖在孩子的小被里,这叫“长寿钱”。

中午,主家设酒宴招待,主食为喜面。之所以选在婴儿出生后第八天看喜,其一是产后疾患感染期已过,婴儿胎盘系也结痂,产妇、婴儿都比较太平。其二是主家忙碌、劳累,不如一次性招待,腾出点时间和精力,照顾产妇和新生儿。

亲戚看喜的礼物全收,主家可以酌情回敬些面食,回多回少,谁都不责怪,都知道伺候月子忙碌,顾不得旁人。亲朋看喜多是四包礼物,或女客登门,或托人送小米、红糖、鸡蛋、布等四包。产妇主食小米,忌食大米。据说小米性温,而大米性凉。

中原地区还有“洗三”的习俗,就是出生后第三天给小儿洗澡穿衣服。洗三那天,女方母亲一般会再备一些尿片过来,过去有这样的说法:“姥姥是个白虎神,不添外孙不上门”。那时候,女方的母亲一般都是等女儿落月才第一次上门。

洗三的水是用艾叶煮的,待水温适度,将小儿放进盆内。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婆家会很高兴的,他们会拿出祖传的银镯子、银簪子等器物放进盆内开光。据说,这样是为了让小儿沾上珠光宝气,将来能升官发财过上好日子。

女孩是没有这种“待遇”的。洗时,多数由奶奶和姥姥动手,倘若是冬天,她们会配合好,迅速地为小儿抹身穿好衣服,然后,再包好送进妈妈的怀抱。

洗好后,奶奶再在堂间神龛上点三炷香,烧三张纸,奉三杯糖茶,放一挂鞭炮,叩三个头,默念着:“送生娘娘啊,请保佑我的孙子,别让‘偷死娘娘’偷去了。明年周岁时,我给你奉刀首肉(猪项圈肉),请娘娘多多保佑。”

古代缺医少药,医学不发达,经常有小儿夭折,奶奶生怕孙子有闪失,会问那些“拉群”,也就是孩子既多又健康的妇女,讨要一件旧衣服给孙子穿上。洗三时,给娘娘许愿也是必需的。也有满月“送娘娘”的。

送祝米,也称“送粥米”或“吃喜面”,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出嫁的姑娘生小孩以后,娘家要“送祝米”。这个风俗,在中原、湖南、江浙一带颇为流行。送祝米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往往是娘家人接到报喜后,约定的吉利日子,一般男为双日,女为单日。

广告

时尚辣妈
豪宅豪车
其他
旅行攻略
健康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