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 > 健康育儿 > 理性而坦然面对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打

理性而坦然面对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打

来源:范儿谷    阅读: 4.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p>

理性而坦然面对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打

每天下午从幼儿园接出哥哥,妈妈开车上路的第一句话,都会问小朋友“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哥哥的回答一般都会是“开心”,而这天下午,哥哥的话题却出现了转机。妈妈将自己与小朋友的对话还原如下:

妈妈: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

哥哥:开心,但是…(哥哥欲语又止,妈妈知道其中肯定有问题)

妈妈:但是什么呢?有什么不开心或不喜欢的事情吗?

哥哥:C打我了。(妈妈一听,有点着急,但还是按捺住,继续询问)

妈妈:C为什么打你呢?

哥哥:他不喜欢我呗!

妈妈:他为什么不喜欢你呢?

哥哥:他就是不喜欢我呗!(感觉此处不引导,哥哥是不会说出实情)

妈妈:是因为你做了他不喜欢的事情?还是因为说了他不喜欢的话?

哥哥:因为他故意把M的水杯打翻,我说要告诉L李老师,让他去罚站。(M是一位刚入园年龄、更小的小朋友)

妈妈:那C打你哪里了?

哥哥:耳朵,他打了两下,然后我就大哭。

妈妈:那么L老师知道吗?L老师说什么?

哥哥:L老师让C和我说“对不起”,L老师和我说“没关系”。

妈妈:哦,那就没有关系。那你有没有打C?(妈妈很是担心哥哥也由此出现暴力行为)

哥哥:没有,打人是不对的,我没有打他,我大哭,叫L老师了。

妈妈:嗯,MM好棒,知道告诉L老师,也知道打人是不对的。

对话就此结束,事后哥哥也没有再提及此事,但妈妈晚上睡觉之时,还是将以上的对话在脑海中再次回放。对于哥哥受到小朋友欺负的事情,有点心疼和生气的同时,也为哥哥的处理方式以及帮助小朋友的精神感到欣慰,再有就是对妈妈自己的坦然面对、没有感情用事而自我安慰。

「循循诱导」对于4岁的小朋友来说,如果妈妈直接问诸如“为什么”、“怎么了”之类的问题,小朋友一般是不会给出答案的,他们的回答可能会是“不知道”、“没怎么”、“就是...”;因此,在与哥哥的对话中,妈妈设想了几种可能会导致小朋友动手打人的原因(如不喜欢之事或不喜欢之话),以此来循循诱导哥哥说出真实原因。

「打人错误」虽说听了哥哥因为帮助其他小朋友而被打,妈妈也很想告诉哥哥,“他打过来,你就打回去,是他先动手的”。妈妈不但没有如此做,而且还再三和哥哥确认,打人是错误的,妈妈很欣慰的是,这一点哥哥心里也很清楚,并且也告诉妈妈“我没有打C”。明确“打人是错误”的观点,教会哥哥两点吧:1.打人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现任何矛盾争端,一定不能先动手打人;2.如果被别人打了,一定要采取合适、合理的办法保护自己,至于什么是合适与合理,妈妈想,随着哥哥年龄的不断增长,再教给小朋友不同的方法。

「鼓励帮助」打人事件的导火索,是哥哥替小朋友M打抱不平,因为打人的C欺负比自己更小的小朋友,这一点上,妈妈给予了哥哥非常得肯定与鼓励,告诉哥哥,“MM很棒,知道保护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知道保护和帮助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妈妈觉得这一点,与家里还有个小弟弟有很大的关系,妈妈对哥哥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希望哥哥再接再厉吧!

「保护自己」哥哥自己也知道“打人是错误的”,虽说妈妈不鼓励哥哥以相同的方式还击,但妈妈还是希望小朋友能够学会保护自己,于是便告诉哥哥,“你做的是对的,先大哭,让老师注意到你;然后再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情”。事后妈妈再次与哥哥强调,如果有类似的事情发现,一定要立即告诉老师,如果没有老师在身边,或者老师没有注意到自己,可以大叫或大哭以引起老师的注意。

「妈妈态度」哥哥路遇不平,妈妈心情激动或焦虑,也是难免的,但经过与小朋友聊天,觉得这也就是小事一桩吧!因此妈妈的态度对于哥哥的影响还是很重要和关键的,妈妈理性而坦然地面对,也是令小朋友觉得“这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妈妈的反应很强烈,则会令哥哥觉得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能在日后的幼儿园生活中会对小朋友C产生不良情绪,或者对哥哥造成负面的影响。

「相信老师」妈妈下午去接哥哥之时,应该事情刚发生不久,但老师没有主动与妈妈说,更没有学校书面的事件报告,由此妈妈也可以判定,此事就是小朋友之间的一点小摩擦,应该不是什么大事,相信老师会公平处理;而且哥哥也说了,L老师让小朋友C向自己道歉了,那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充分理解」同为4岁左右的同龄小朋友,稍有不快就出手打人,其实也是一种正常行为吧!妈妈在“ 小朋友动辄出手打人,究竟缘于何”一文中也有详细说到,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爱的缺失」对于打人的小朋友C,妈妈之前对于其也是有所了解的,C没有生活在原生家庭,并且现在的爸爸妈妈(不知是后爸还是后妈),又在协议离婚,对于小朋友C或多或少还是有影响的,而且对C的关注肯定不够。生活在如此爱的缺失家庭中,小朋友有暴力行为,也是在所难免的。C在家的环境中得不到关注,那么在自己生活的另一个大家庭中(幼儿园),就会以各种方式索取关注,打人或暴力行为,是最常用手段之一。

「心理影响」记得刚上幼儿园不久,因为小朋友滑滑梯不小心踢了哥哥,哥哥都念念不忘地第二天上幼儿园有点小情绪,而这天的事情,妈妈真的有点担心哥哥因此而有任何的心理影响,再闹“不想上学”的小情绪。但...本以为哥哥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向爸爸告状,但是没有,说明小朋友已经忘了,既然如此容易就忘却,再次证明并不是什么大事,哥哥自己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而且每二天上幼儿园,哥哥根本没有再提起此事,妈妈将哥哥送入教室,小朋友C就迎过来与哥哥说话,妈妈注意观察,哥哥并没有任何的敌对情绪,好象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因此可以判断,此事对于哥哥,并没有任何的心理影响。

「询问老师」虽说妈妈要「相信老师」,但第二天接哥哥之时,还是以聊天的方式,向L老师打探了一下情况,L老师说都记不清具体是什么情况了,妈妈想也是的,每天要照顾这么多的小朋友,小朋友们之间一些不足为奇的矛盾或摩擦,谁能关注那么多?由此也是再一次地证明了,根本就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也许就是小朋友C一个不小心的举动,而被哥哥认为是打人。

「男生争强」当然L老师也提到,哥哥与小朋友C年龄相仿,而且都是很调皮的小男生,很多时候免不了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因此象抢玩具的争端也时有发生,一般来说,哥哥是不会主动挑起事端,但如果小朋友C无礼在先,哥哥也是得理不饶人,要么会发脾气,要么会告诉老师。虽说发脾气是不对的,但妈妈护短地说,也是哥哥的一种自我保护吧!

妈妈最后语:哥哥被别的小朋友打,这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虽说这次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谁敢保证小朋友的成长道路上,不再遇到如此的事件?也许妈妈也要认真地考虑该如何引导哥哥自己处理这样的事情,同时妈妈也要有正确和明确的立场。作为母性保护心理十足的妈妈,自认为在这类事情的处理与接纳程度上,倒是比爸爸更理性、更坦然一些。

「后续之思」就在此博准备落笔之时,妈妈有种感觉,这天的事情虽说已经完全“解决”了,但妈妈也在想,会不会本就是哥哥的“胡编乱造”与“主观臆断”,也正如“ 理性对待哥哥的撒谎与告状”一文中的“撒谎”与“告状”。

广告

母婴用品
好孕妈妈
健康育儿
快乐早教
亲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