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质生活 > 健康美食 > 三伏灸怎么做要连做几天

三伏灸怎么做要连做几天

来源:范儿谷    阅读: 2.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三伏灸怎么做要连做几天,在三伏天进行针灸也是非常不错的一种选择,入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伏天了,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下面为大家分享三伏灸怎么做要连做几天。

三伏灸怎么做要连做几天1

三伏灸怎么做

材料:艾叶、生姜、无纺布、医用胶布、白芥子。

做法:

1、选择优质艾草。

2、将艾草放进模子里面。

3、用大拇指按压。

4、将做好的艾塔放在姜片上面。

5、放在对症的穴位烧10分钟。

6、取下生姜和艾塔,用毛巾将皮肤表面的灰尘和水汽擦拭干净。

三伏灸怎么做要连做几天

三伏灸要连做几天

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三伏灸是养生疗法,具体操作以个人体质为准,不能自己瞎做,一般是去正规中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贴敷,一般一个疗程是7-10次,如果一个疗程没有好,可以继续艾灸。

三伏灸灸哪里

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病症也都不一样,三伏灸是传统中医养生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治疗病症,有哪些疾病,选择相对应的穴位进行理疗即可,这也是做三伏灸必须去医院做的原因之一,找准穴位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可以做三伏灸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

3岁以内的小儿皮肤娇嫩,不容易配合治疗,所以不建议做三伏天灸。3岁以上的.儿童可以做三伏天灸。临床中许多儿童脾胃虚弱,患有过敏性鼻炎,采用三伏天灸治疗,鼻炎发作明显减少,同时可强健体魄,疗效显著。

三伏灸怎么做要连做几天2

三伏灸要连续灸几天为好

按照医院定制的三伏灸疗程进行。

三伏灸是传统中医疗法,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中药材和穴位的选择,然后制定一套三伏灸时间规律来,做三伏灸前医生会讲解相关需求,包括贴敷时间和贴敷后的注意事项等,若有疑问,可以详询。

三伏灸时间怎么安排

伏前灸:2022年7月06日

初伏灸:2022年7月16日

中伏灸:2022年7月26日

末伏灸:2022年8月14日

伏后灸:2022年8月24日

三伏灸怎么做要连做几天 第2张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1、艾灸可以加强自身的阳气,但是也会损伤到自身的阴气,所以对于阴虚体质的人而言是不适合进行艾灸疗法的。

2、面部、重要的脏腑器官部位等等:这些位置都是不适合采用艾灸治疗的,因为这些部位需要经常活动,而且一旦发生化脓后就很难愈合了,尤其对于孕妇而言更是要避开腹部以及腰骶部等位置。

3、极度疲劳:当身体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时也是不宜使用艾灸治疗方法,而且对于女性朋友而言,当经期时也是不能进行的。

4、凡暴露在外的部位:这些部位很容易造成斑痕,从而影响到美观,所以不建议艾灸。

5、注意施灸的时间: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比如治疗失眠的话,那么就需要在临睡前进行艾灸了,而且在饭前饭后是不能艾灸的,并且长期食用艾灸也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所以一周3次即可。

6、循序渐进:艾灸的力度与次数一定要控制好,慢慢来,不可一下子就加大力度,很容易伤及到健康。

7、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有些人对于皮肤感觉比较迟钝,所以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感知好艾灸的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8、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在艾灸的时候,皮肤是与空气直接接触的,在冬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夏季就需要预防中暑了。

三伏灸怎么做要连做几天3

三伏灸最全艾灸穴位

保健穴位

足三里(补气血、健脾胃)

关元穴(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

神阙穴(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命门穴(升阳气补肾虚)

出于保健目的,以上穴位可根据自身需要任选1-2个进行三伏灸。

妇科病取穴

经期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宫寒不孕,伴有性冷淡、月经错后、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三伏灸怎么做要连做几天 第3张

慢性咳嗽

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

主穴:肺俞穴(根据个人症状配定喘、中府、肾俞等)

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腹泻

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或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空调病

长期呆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肩颈椎病。颈部正中属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

取穴:大椎穴

作用:温阳利湿。

骨关节病

夏季是治疗各种骨关节病的良好时机,效果显著,不要错过。

取穴:阿是穴、大椎穴、肾俞

作用:培养固本、温肾壮骨、活血化瘀。

暑湿症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广告

时尚辣妈
豪宅豪车
其他
旅行攻略
健康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