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 > 健康育儿 > 孩子被“欺负”,家长应该介入还是旁观

孩子被“欺负”,家长应该介入还是旁观

来源:范儿谷    阅读: 2.9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文章来源:8090科学育儿微信公众号-新妈课,原创标题:孩子被“欺负”,家长应该介入还是旁观 责任编辑:Lee

孩子被“欺负”,家长应该介入还是旁观

在写完宝宝打人系列文章后,收到很多父母的咨询,大概的意思都是:

徐医生,我家孩子不是打人的那个,而总是被打、被抢玩具、被“欺负”的那个,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是应该教孩子打回去?还是不让孩子和那个打人的孩子玩呢?

孩子被“欺负”,家长应该介入还是旁观 第2张

虽 然一直有家长朋友催促这篇文章,可我一直迟迟都处于搭框架阶段。因为我自己的脑海里也是各种观点和看法在纠结在较劲,我是一个妈妈,所以我非常理解那些看 到自己孩子“被欺负”时很“走心”的妈妈们,但是我的专业知识又告诉我,成人过度干预孩子的伙伴关系并不是合适的做法。那么是不是完全放手,选择旁观就一 定合适呢?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时不时看到有谈论这个话题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扩散,流传比较广的大概有两类:

第一类,家长应该和对方小朋友的家长沟通,如果那个家长“不可理喻”,以后就不让自己的孩子和那个小孩玩,或者教自己的孩子“打回去”,要“狠狠地打,打怕为止”。

第二类,把解决冲突的权利交给孩子自己,即使面对攻击性非常强的孩子,被欺负的孩子也会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找到不触怒那个孩子的相处模式。

孩子被“欺负”,家长应该介入还是旁观 第3张

我打算在这里先分开来具体讨论两类方法的各自利与弊,再谈一谈我个人认为更合适的办法。

持第一类观点的父母多认为父母应该介入孩子们的冲突。

我非常理解这类父母的担心,就如同有位妈妈和我说的:

我家孩子比较内向,从来不为自己争取,自己的玩具被抢走了都不敢吱声,老是被欺负,如果我不干预,他会被欺负的很惨也不还手的,以后肯定也会影响他的人际沟通能力。

确 实,现在的社会和家庭结构和以前大有不同,以前每个家庭里孩子不止一个,或邻里之间走动频繁,孩子也有很多的玩伴,父母多都忙于生计和农活,对于孩子的照 料大多停留在生理基本需求上,没有精力和时间理会“小孩子之间的鸡毛蒜皮”。现在的家庭规模缩小,很多年轻父母都在不是家乡的某个城市扎根,邻里之间“见 面不相识”的情况也很普遍,社会环境也不那么安全,所以,孩子在家庭中长期处于被保护、被关照的位置,我们的养育焦虑也更多了,对于孩子的伙伴冲突也更多 地干预了。

但 是,我觉得首先父母要明白的是,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自己一样,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可以只和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我们也无法360度无死角地保护孩子,即使现 在可以,上小学呢?上中学呢?上大学呢?工作以后呢?即使有的父母富可敌国,有权有势,真的可以做的永远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我还是觉得不太可能做到), 但是这是不是孩子所需要的呢?

毋庸置疑,伙伴关于对于儿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就如同儿童教育学家,Hartup所说,儿童的生活中存在两种性质的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关系。

第一种是垂直关系,即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养育和保护关系;第二种则是水平关系,即儿童与同龄人(或者年龄相近)之间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能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为儿童提供学习技能和经验交流的机会,而这恰恰是与成人之间的垂直关系所不能给予的。

父母的过度干预和介入,会造成儿童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的混乱,很多时候会干扰孩子的伙伴关系形成,也可能阻碍孩子社交策略的形成。

孩 子间的伙伴关系是一直动态发展的,刚才还因为某个玩具你争我夺,过了一会可能又脑袋挨着脑袋地蹲在地上一起观察“蚂蚁搬家”,并一起合作给搬家的小蚂蚁设 置各种障碍。如果父母过于介入和较真,可能会出现大人还在理论争执,一回头,发现娃儿们已经又疯玩到一起了。就如同下面这位妈妈的困惑:

我 家宝宝很喜欢和小区的一个小男孩在一起玩,问题是那个小男孩攻击性很强,玩的过程中时不时就推一下我家宝宝,或者看到好玩的东西就一定要抢过去先玩,我有 时觉得特备生气,他妈妈也不说说自己的孩子,只是在一旁看着。我就不想让我儿子和他玩,可是我儿子总是喜欢和他一起玩,在家里也总是念叨着那个男孩的名 字,我真是搞不懂。

而且有些父母在干预过程中表现得比较“护短”,比如:我家孩子抢玩具是因为他现在还没有明显的物权意识,处于自我为中心 的发展阶段,是正常的,别的小朋友因此而推搡或者打骂我的孩子就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没有礼貌、攻击性强、父母没有素质”等。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打了人 呢?那就是小孩子间的冲突,很正常,大人不应该斤斤计较。

在这种“护短”的干预模式下,孩子耳濡目染,就容易形成一个思维定势:错误都是别人的,我没有错。

那么,是不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伙伴关系的问题和冲突就是正确的呢?

也不尽然。

孩子被“欺负”,家长应该介入还是旁观 第4张

先举个我和我弟弟的例子吧。我和弟弟出生在农村也长大在农村,在我们幼时,爸爸常年在城市里打工,妈妈带着我和弟弟,还要操持所有的庄稼农活,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我带着弟弟一起去上学,放学后和弟弟一起回家。

我们村有一个女孩子大我两三岁,打架特别厉害,有一天,她和几个伙伴在我们行走的那条段上玩耍,我和弟弟回家正好经过她们旁边,就见她突然跑过来又突然快速跑开,我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旁边的弟弟就开始大哭,仔细一看,弟弟的脸上一道被挠的血痕。

我没有勇气和好几个比自己大的孩子对峙或者打架,带着弟弟回家,告诉了妈妈具体情况,我妈妈很生气,但忙于生计和农活的她告诉我,“以后自己要小心”。

在 没有获得任何具体建议性策略的情况下,我不知道要怎么样“自己小心”,我的做法是以后见了那个女孩就带着弟弟远远避开。虽然有时候她只是自己一个人,我和 弟弟是两个,也有时候会在脑海里想象着我走上前去和她理论,告诉她打人是不对的,应该和我弟弟道歉。但终究,没有勇气,每次经过她家附近的时候,内省都充 满着纠结、担心和不安。

是的,我的童年经历告诉我,碰到冲突就避开,但是,这是否是一种合适的策略呢?有没有其他更好的策略呢?

或许是,成人世界的冲突有时可能更危险,避开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磁场不合”也不一定要委屈自己去迎合。

但也或许不是,因为只要和别人相处,就自然会有意见不合,会有冲突和摩擦,很多时候需要我们积极地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只是避开或许一时风平浪静,但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孩子被“欺负”,家长应该介入还是旁观 第5张

而且,还有一种情况,如果避不开又没有任何自己保护的能力和方法呢?

应 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听说一个词“bullying”这个词,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欺凌弱小者”,其实bullying的不仅仅存在于大孩子对于小孩子之 间,也存在于同龄的孩子之间,比如同班同学。这种“欺凌”不仅指身体接触的暴力,也包括恶意伤害他人的言语、背后造谣说坏话、孤立他人等行为。举个例子如 下:

比如,某个转学来的小学生A,总是被某个同学B欺负和辱骂。A遵循妈妈的教导,不理B,只和其他小朋友玩。但是B用各种方法让其他的同学也不和A玩。

例子中B的行为就是对A的bullying。仔细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在童年或青春期,自己或者班上的某位同学就曾经被bullying过呢?

由 于bullying存在的普遍性和对儿童身心的巨大创伤性,这两年美国学校都主张对于bullying的“零容忍”,但每年仍有不堪被高年级或者同班同学 “bullying”而得抑郁症,甚至自杀的孩子,有的是中学生,也有小学生,甚至还有一些发生在学前班。这些被bullying的孩子通常缺乏足够的应 对和自我保护能力,也没有及时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异常,提供及时的帮助。

再然后,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不同,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方式和强度不同。比如,一个内向焦虑的孩子,如果没有适当的示范和支持,就会在伙伴冲突中更加的退缩和焦虑。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在同伴冲突中去摸索、适应和学习,希望他们自己发展人际交往的策略,有些时候,这些想法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的“美好愿望”,而将一部分孩子置于恐慌、害怕、焦虑,甚至无望之中。

那么,既不能过多介入,又不能袖手旁观?为人父母者,到底要怎样做才合适呢?请听下回分解。

作者介绍:徐桂凤 住院医师·儿童心理科,就职于美国爱荷华儿童医院,擅长儿童心理及行为保健,正常儿童生长发育指导,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评估。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妈咪知道”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分享,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联系邮箱:

妈咪知道平台致力于为妈妈、宝宝提供最专业的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一键咨询,三甲医院儿科、产科医生在线免费解答,发布最新孕育资讯~

(关注“妈咪知道问医版”微信公众号,即刻向医生咨询!)


更多关于孩子被“欺负”,家长应该介入还是旁观- 新妈妈育儿经验分享,二胎辣妈帮,宝宝树人早教、母婴专家在线问答,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inmake521」

广告

母婴用品
好孕妈妈
健康育儿
快乐早教
亲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