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 > 健康育儿 > 哈佛教授说,不要崇拜知识,要关注生活示例

哈佛教授说,不要崇拜知识,要关注生活示例

来源:范儿谷    阅读: 2.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文章来源:8090科学育儿微信公众号-新妈课,原创标题:「妈妈帮」哈佛教授说,不要崇拜知识,要关注生活 责任编辑:Lee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哈佛教授说,不要崇拜知识,要关注生活

国际教育圆桌

“相约星期一”

日渐升温的国际教育热潮中,我们来提供一张理性讨论的圆桌。这里将解答中国教育国际化之问,有接地气的中国家庭与国际教育故事,也有干货的择校分析等。

“爸爸真棒 ·国际教育圆桌”与您相约每周一。本栏目的主持人爱娃,是混血娃妈,资深媒体人,某国际教育刊物前主编,国际教育研究爱好者,她认为所有关于教育的追问都会回到我们的自身。今天她将与您来聊一聊什么才是值得花时间学习的知识

您可以直接点击《给孩子选择国际学校,先绕过这些大坑再说》、《就算孩子成为他们口中的“香蕉人”,那又怎样?》《拥抱国际化教育,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先 》《10亿网民8亿要躺枪的逻辑谬误,聊聊批判性思维》《每个妈妈都应该看看这部美剧,做成熟母亲从这三句话开始》《从没有一部美剧从这么多角度演绎父爱,每个家长都该看看》《从美国高中毕业舞会看中国缺失的恋爱教育》看她之前的文章。

————————————————

你是否想过:

从小到大,我们学习的这么多知识,从二次方程到欧姆定律,究竟有多少是在生活中也能派上实际用处的?(谢天谢地,我光能记住欧姆定律这个名词就不错了。)

你是否遇过:

某一天和朋友闲聊,却怎么也想不起一个历史名人的名字,然后说:啊,已经全部还给老师了。而你当年是历史课代表,小测验动不动就满分。

你是否有这样的顿悟:

工作10年后你和高中同学聚会,发现当年的学霸们都消失了,在聚会中意气风发,已经成为企业家或者管理者的同学,却是当年考试不一定能拿高分,但头脑特别灵活的那几个。

你是否有这样的沮丧:

学了无数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概念,在孩子问你什么是“民主”时,依然张口结舌,答不上来。就像看了无数的育儿经典书籍,却依然养出一个“熊孩子”。

你是否算过:

你当年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花去了父母多少钱?那么现在呢?在一线城市,如果只走公立教育道路,把孩子培养到本科毕业又要花多少?这些花费和他毕业后的收入成什么比例?也就是说,过去和现在的“学习投资回报率”(ROI)是多少?

以上,可能还仅仅是生活中不时击中你的,对自己教育经历中的疑问和反思,而往往还没有标准答案。

哈佛教授说,不要崇拜知识,要关注生活 第2张

看到这里,你大概以为我又要把炮口对准中国的应试教育了。假如我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大概还真的打算这么下结论呢。

这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他的书说: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知识才真正值得学?

而这个问题不仅仅在中国有,全世界都存在。

这本书就是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FutureWise)

哈佛教授说,不要崇拜知识,要关注生活 第3张

本书的作者戴维·珀金斯(ins),是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创始人之一。这个项目的另一名创始人之一霍华德.加德纳,就是鼎鼎大名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发明者(没错,就是那个早教班或者幼儿园里经常能听到的多元智能概念),而戴维·珀金斯的“真智力”理论,在美国也是与霍华德齐名的心理理论之一。

作为一名老师,最恼火的应该就是经常被学生问道:

“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

我记得我学生时代也不知好歹地问过老师这个问题。老师当时开启慈母模式回答我们:同学们,这个知识点你们将来长大了未必能用到,但是如果不学习它,首先你期末考通不过,其次把它编进教材肯定有原因的,另外这毕竟能让你掌握学习方法,将来是肯定有好处的……虽然这个好处我至今也没有看到,不过作者David也是极其讨厌学生问这个问题的,他觉得学生太自以为是。

但后来他才发现,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一个真问题。

关于教育,可以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依然是一个最本质的问题。

首先:值得学习的知识在不断膨胀

David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发生了6大超越

超越技能

而是能力与品质——例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领导力、创业精神等。

超越传统

而是新兴学科——例如生命伦理学、生态学、心理和社会学。

超越割裂

而是跨学科——例如贫困的根源及解决,能源的贸易。

超越区域

而是全球化——例如世界史、全球金融贸易体系、世界公民。

超越学术

而是关注现实世界——例如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课程。

超越单一

而是提供多元学习——例如越来越灵活的选课制度。

这6大超越揭示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两大危机

我们教授的大部分知识在学习者的生活中没有任何意义,投注在这些知识上的时间和金钱并没带来很好的回报;

我们的教学中忽略了许多有价值的,回报率高的知识。

本书在中国出版于2015年,成书可能更早。那时候David教授可能还没预料到,人类社会仅仅在几年后,就迅速开启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时代。在大家惶恐于:是什么让我们区别于机器人的时候,这本书的思考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那么,如果传统教育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无用的知识上,该怎么去芜存菁呢?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

应该学习具有生活价值的知识

历史学家说,现在的一只黑猩猩和100万年前的黑猩猩相比,生活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同;但要拿现在社会的人类和10万年前的人类相比,甚至500年前的人类相比,生活方式已经是天差地别。

每个人平均消耗的能量值比我们的祖先高出好几个数量级。人为什么能进步得这么迅速?是发达的大脑?语言能力?书写能力?的确如此。但关键是人类的集体学习能力。也就是具有生活价值的知识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使得人成为了人。

我们的大脑只会保存那些在生活中可能用得到的知识,比如个人生活、艺术、社交活动中的知识。长期不用的知识渐渐会被大脑遗忘,无论知识多么有价值,只要它被大脑遗忘,就不再具有生活价值。

那么,什么是具有生活价值的知识呢?

拿数学来说,二次方程第一个躺枪。David曾在世界各地对讲座听众做过调查:在过去10年内,有多少人用过二次方程?答案是:几乎没有。

但是,数学里的统计与概率则有很高的生活价值。问你一下你自己,过去10年里,你用过多少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呢?惊人地高!无论给家里人买保险、决定投资哪个股票或者给重病的亲人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能精通统计与概率,这些决定会容易得多!

也许数学老师要说,二次方程也很重要,它可以构建数学思维。

作者却说,一样是构建数学思维,为什么我们不简化一下二次方程的学习,比如只了解一个概念就好,但在统计与概率上面花更多的时间呢?这明明在我们未来的人生中非常有用啊!

重新构想具有生活价值的知识,不仅对教育者是一种考验,家长也可以思考:我们的孩子应该知道什么?他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这些内容?我可以提供什么帮助?

未来,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学习将更加普遍。对于教育,作者也提出了更多真知灼见的观点:

基础教育应当塑造业余的专家,而不是严谨的学院派

David认为,我们过去过于强调传授知识点,忽略了知识内涵的掌握;过于强求专业的知识,忽略了于生活相关的“软知识”。而我们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学院派”,相反,只有业余的专家能够自信、正确、灵活地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

书中举了一个“为了理解而教”的绝佳案例:

什么是有丝分裂?(反正我已经记不得了)

让我们来复习一下:有丝分裂(mitosis)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下图说明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

哈佛教授说,不要崇拜知识,要关注生活 第4张

但是美国贝勒大学的学生们在上基因遗传课的时候,他们的教授编排出了这一套“有丝分裂舞”,我相信,学会跳这个舞之后,学生们对“有丝分裂”这个概念会更难忘记。

教育结构——从迟钝的层级结构进化为灵活的网状结构

作者认为,我们的世界已经由互联网、通信和交通技术变得越来越小。Facebook、维基百科、各种兴趣社群让人们的生活结构变得越来越“网状化”。同样,教育系统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哈佛教授说,不要崇拜知识,要关注生活 第5张

孤立的各个学科构成课程,教师和教材向学生单向传递,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交流。这就是传统教育的层级结构。

哈佛教授说,不要崇拜知识,要关注生活 第6张

学科仍然是教育内容的主要来源,但学科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都会进行充分的互动,教科书是信心来源之一,而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

然而随着我们的集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个人体验却越发广阔,值得学习的知识领域就在不断扩张。只有网状的结构能更适应未来的教育需求。

让学习者提问,是点燃创造力的关键

1944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伊西多.拉比说,大部分母亲在孩子放学回家后都会问:你今天学了什么?但他的妈妈当年却问:“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

David教授说,传统教育几乎只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解决问题天生伴随着“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于是用了整整一章来讲提问题,如何引导提问的重要性。

作者特别提到开放式问题对活跃学生思维的好处,

例如:

我们从哪里来?

和平与战争背后的力量是什么?

如何解决贫困、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全球变暖等问题?

这些会让普通人都惧怕回答的“宏大问题”,涉及人性、世界、宇宙等主题。而作者也给出了老师可以回答的四个维度:即从深刻见解、行动、伦理道德和机会4个方面来解释和判断。

以上,和许多国际学校的主题式学习及课堂设计有很多相通之处。说白了就是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了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同时也有了方法,避免了“纯苏格拉底式”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法的低效率。

学习即理解,理解即思考,思考即运用

从感兴趣,到学习,到理解,到有了自己的思考,这些都停留在理智层面,但最难的一部分是能把这些思考融会贯通,实践运用,这是超越理性层面的。例如,你能用欧姆定律解决供暖管道问题吗?

作者提到了很多注重实践运用的教学法:如社区服务型学习、案例型学习、工作室学习等。他也提到,互联网技术的作用。

互联网技术会是未来学习的重要工具。我们现在谈到互联网学习往往只想到学生从网上搜索信息或在电脑上做练习,实际上,我们还可以用社交媒体,通过讨论、合作、评论反馈等方式使学习者互相联系。

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玩电脑游戏来巩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形成重要的思维模式。数码技术还能实现个性化教学。

未来社会期待的人才

美国提出的21世纪必备能力

核心学科与21世纪相关主题

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信息、媒体和技术能力

生活与职业技能

其中第二项学习与创新的能力里,又包含“4个C”,以下这张图你可能不陌生了。

哈佛教授说,不要崇拜知识,要关注生活 第7张

没错,沟通、合作、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是这四大能力,目前更受重视。如果你要接触任何国际教育,一定绕不开这四大能力。

欧洲提出的21世纪必备能力

母语交流能力

外语交流能力

数学能力与基本的科学技术能力

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学会学习

社会性与社交能力

主动性与创业精神

文化意识与文化表达

这个框架与美国的有很多重合,但欧洲尤其注意在多元文化和历史的作用下,各国面对的社会和政治挑战。

我觉得参照这个标准去培养孩子的软实力还是很有用的。

脑洞大开:哪些新兴的、交叉的学科值得学习?

这部分我个人很喜欢。作者自己就列了一个从A到Z字母开头的,有生活价值的科目给读者参考。例如A可以代表审美(Aethetics),D可以代表达尔文进化论(Darwinian),F代表金融系统(FinancialSystem),L可以指逻辑(Logic),N代表民族主义、爱国主义(Nationalism),(这条在我国很有用),Z可以代表禅(Zen)等等。是不是很有现实意义?

作者推荐有很高生活价值的新兴学科

心理与社会学科,特别是心理健康、儿童发展、家庭关系。

神经学科,特别是“抑郁”的核心机制。

行为经济学,它是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联姻。

哲学,这门学科作者很看好,过去只在大学教育有体现,作者认为应该让年龄更小的学生接触哲学。

成年后才发现对生活至关重要的一些学科,也许早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获得:

爱娃推荐对生活至关重要的学科

营养学,多少成年人连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都搞不清楚啊。

健身与运动,盲目减肥少女和对健身抱有偏见的人还少吗?

投资学,基本的投资组合,各种投资方式和收益率等基本概念如果能有普及,中国就不会有这么多“韭菜”股民了。

快速阅读,国人的阅读习惯暂且不论,首先阅读方式也没有什么系统的培养。

信息检索,网络世界,谁都知道搜索。但是应该用某度还是某歌,用关键词还是用后缀名搜索,到哪去找可靠的信息?这门课我觉得挺有用的。

你有什么点子,觉得是生活价值特别高而又被传统教育忽略的?欢迎参与投票,也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最后,我们伟大的先知庄子先生早就看到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无涯随有涯,殆矣!”。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早就超载了,这么美丽的世界,这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做减法,回过头来思考一下,生命是否值得浪费在那些以后10年都不碰的知识上面?不要说10年了,就是家里3年没碰过的东西就应该被归为废物而断舍离了不是吗?

所以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就是:学习那些有生活价值的东西。这个生活价值要做广义的理解,不是说只有能赚钱的才是有用的,有时候能够带来幸福感,带来通达智慧的都是有生活价值的知识。

国际教育圆桌∣爱娃

“爸爸真棒 ·国际教育圆桌”的主持人爱娃,是混血娃妈,资深媒体人,某国际教育刊物前主编,国际教育研究爱好者,她认为所有关于教育的追问都会回到我们的自身。

如果您还意犹未尽,可以关注爱娃的个人公众号了解更多干货——

国际教育地图

一份清晰的国际

学校择校地图

长按关注

“爸爸真棒”的各位老师最近将陆续上线“在行”,欢迎来一起玩。登录“在行”,直接搜索“李佳”,与爱娃老师亲密接触!约吗?

哈佛教授说,不要崇拜知识,要关注生活 第8张

您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标题,见更多“爸爸真棒 · 国际教育圆桌”更多文章:

给孩子选择国际学校,先绕过这些大坑再说

就算孩子成为他们口中的“香蕉人”,那又怎样?

拥抱国际化教育,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先

10亿网民8亿要躺枪的逻辑谬误,聊聊批判性思维

每个妈妈都应该看看这部美剧,做成熟母亲从这三句话开始

从没有一部美剧从这么多角度演绎父爱,每个家长都该看看

从美国高中毕业舞会看中国缺失的恋爱教育

◎ 您可以在“爸爸真棒”后台输入“爸爸说”、“棒学堂”,“他山石”“育儿经”“特会玩”等获取更多相关的精彩文章;

如果觉得我们还不错,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然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对本文有共鸣还是有异见?欢迎填写留言来聊聊


更多关于「妈妈帮」哈佛教授说,不要崇拜知识,要关注生活- 新妈妈育儿经验分享,二胎辣妈帮,宝宝树人早教、母婴专家在线问答,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inmake521」

广告

母婴用品
好孕妈妈
健康育儿
快乐早教
亲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