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质生活 > 其他 >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于长沙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于长沙

来源:范儿谷    阅读: 4.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于长沙,今年5月22日,这位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1岁。袁隆平同志是当代科学家的典范,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于长沙。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于长沙1

11月15日,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举行。同日9点38分,将由湖南省农科院主办袁隆平院士追思礼,展开对老先生的深情怀念,及近期科研成果进展的分享。“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一起送别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于长沙

袁爷爷一定是带着他的梦去天堂了!那里稻穗比人还高,袁老坐在禾下扇着小扇,依然有一只小花猫陪着袁老,端午节还未到,却馋嘴的吃起了粽子,稻香飘来,有听不完的蛙声虫鸣。定是个美丽的地方。

我们是一代从未体验过饥饿的人,上学的时候他活在我们的课本中,活在作文素材里,懵懂中不知他的伟大。长大后,他活在新闻里,新闻里的他还在稻田里,渐渐的了解他是一位胸怀天下的伟人。今天以后,他会继续活在我们心里,感恩

每一个吃饱的日子,谢谢您,想念您。

2004袁隆平感动中国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于长沙 第2张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过了“共和国勋章”奖章。作为杂交水稻体系的开创者,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技术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被人亲切地称作“杂交水稻之父”,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然而在获得荣誉后,袁隆平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他仍保持着几十年前进入大众视线时的样子,干瘦、黝黑、生活俭朴,年过九十,却依然坚持每天下田。为国家排忧解难,为事业全力以赴,似乎已成了他的要务和本能。带着对粮食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惦念,袁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稻束献礼,夹道相送,人们自发地悼念、缅怀这位时代伟人。斯人已去,为不负前辈,我们当怀着敬意,在新时代将他的意志传承,将他的热诚与宏愿发扬、践行。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研究水稻百折不挠,造福百姓甘为人梯。”他奉献一生,愿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在另一个美丽的世界没有烦恼,平凡而又伟大地继续生活。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于长沙2

“袁隆平同志是当代科学家的典范,是我国农业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也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11月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袁隆平精神学习交流会在京举行,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院士号召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袁隆平的科学精神,担负起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

交流会上,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我国农业科技界数十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追忆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的学生、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邓华凤深情回顾了袁隆平先生的'研究历程。他表示,“我有幸跟随袁隆平老师,从恩师身上学到很多,例如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协作精神、爱党爱国精神等等,使我受益终身。其中,恩师的创新精神对我影响最深,也使我从一位杂交水稻小兵成长为杂交水稻干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是袁隆平创新精神的有力注脚。”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于长沙 第3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表示,袁隆平创建的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始终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钱前还分享了一则他和袁隆平先生的故事。“记得4年前,袁先生问我最近在干什么,我说很累,干不动。袁先生问我多大年龄,我说我55岁,袁先生说‘人到五十五,犹如出山虎’。我当场就请袁先生把这句话写在了纸上。至今,这张纸条仍放在我的书房里。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介绍,“两系法”现在已经占了杂交水稻的一半以上,可是当初却是被专家否定掉的。袁隆平能够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确实是科学家精神最好的践行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用几段往事再现了自己和袁隆平相处的记忆,他介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之后,并没有把技术封闭起来,而是向全世界推广。“他胸怀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把国家的重大需求作为科学家的首要任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认为袁隆平先生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并表示要学习袁隆平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不懈奋斗、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躬身实践,以田野为家、以水稻为伴,终生为水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于长沙3

袁老走了,

杂交水稻事业仍在向前

今年5月22日,这位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1岁。但他牵挂的杂交水稻事业仍在赓 续向前,捷讯频传。

9月28日,四川省米易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三优2号” 实现了第三代杂交水稻作为中稻种植的超高产收成,平均亩产为1085.99公斤。

10月17日,湖南省衡南县,第三代杂交稻“三优1号”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36.1公斤,加上7月份此地测产的早稻平均亩产667.8公斤,得到了一个让人惊喜的新纪录——双季稻周年亩产1603.9公斤。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于长沙 第4张

10月17日,湖南衡南县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基地,图为工作人员和机器在田间劳作。杨华峰 摄

10月26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双季稻测产结果为1586.86公斤,也实现了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创造了当地双季稻亩产最高纪录。

此外,耐盐碱水稻在广东江门淡咸水地种植,达到亩产501.2公斤/亩;今年还选育出了多个镉低积累水稻新材料,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

传奇始于大地,论文写在大地,更多的丰收将回馈大地。袁老,您放心,您的“禾下乘凉梦”,我们一定会让它成为现实。

广告

时尚辣妈
豪宅豪车
其他
旅行攻略
健康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