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 > 健康育儿 > 育儿知: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错误管教会毁掉孩子一生

育儿知: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错误管教会毁掉孩子一生

来源:范儿谷    阅读: 2.5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文章来源:8090科学育儿微信公众号-新妈课,原创标题:育儿知: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错误管教会毁掉孩子一生 责任编辑:Lee

/p>

育儿知: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错误管教会毁掉孩子一生

育儿知: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错误管教会毁掉孩子一生 第2张

凯叔说

kaishushuo

大约从孩子2岁左右就开始慢慢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了。所谓物权概念就是物体的归属权,它是我的?是你的?还是共享的?

当孩子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时,家长会发现之前特别“大方”的孩子,突然间变得“小气”起来,对自己的东西看得特别牢,即便是妈妈,他也不愿意分享。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会当成是自己的抢过来,完全是一副“小霸王”模样。

“偷东西”也是孩子这一时期的表现形式。这时孩子常常分不清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误以为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东西就可以拿走,这是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导致的,这时候是孩子只是“误拿”而不是“偷拿”,他们并没有“偷“这个概念。

作者 | 闫涵

1、晚上,妈妈群里,有位妈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邻居家的男孩,4岁了,最近从幼儿园放学回来,父母经常在他的书包或者衣服口袋里发现玩具。有时候是几个串珠,有时候是一块拼图,有时候是几个彩色雪花片。不光在幼儿园这样,有时去别人家玩,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会偷偷塞到背包里。问他怎么回事,刚开始还承认,后来渐渐地就什么都不说了……

这种情况频繁出现,大人已经对孩子偷东西的行为无可奈何,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

看到这条消息,我正哄孩子睡觉,怕家长一冲动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抓紧回复了这样一段内容——

四岁左右的孩子,没有偷的概念。男孩子晚熟,可能还分不清你我的界限,只因单纯的喜欢,就拿回去了。家长最好不要反应过度,和老师商量商量,一起跟小朋友说,如果喜欢,想拿回家去,要跟老师申请,不是自己的东西,没经过允许是不可以拿回家的。以此慢慢建立孩子的边界概念。

还有个群友,刚刚逃离空气糟糕的北京,去了南方一个天高水阔的美丽城市,3岁半的儿子也入托当地幼儿园。刚入园那几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孩子常常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问起来,孩子就说:“我喜欢,它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群友也有点焦急,想让大家帮她出出主意。

其实,当孩子离开昔日熟悉的老师和伙伴,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心理压力会很大。这时,他们往往喜欢跟没有攻击性和伤害性的玩具做好朋友,因此才会有“邀请玩具回家”的举动。

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孩子说明玩具的归属,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类似“想要或想在一起”和“先申请再行动”的先后顺序。

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这类的行为一定要保持平和态度,别用成年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我小时候,就曾亲眼目睹自己的小伙伴因此受到羞辱。对孩子这方面的心理,我感触很深。

2、那时我大约五六岁,跟一个小伙伴去田里玩。她比较调皮,摘了别人家一个大南瓜。南瓜也没拿回家,只是找了块空地,把瓜砸烂,还找来些薄铁片切着玩儿,记得当时我俩还模拟了妈妈做汤的场景。

当天晚上,我去她家拿东西,正碰上南瓜的主人找上门来,口口声声指责小伙伴偷了他们家刚熟的南瓜。小伙伴的妈妈脸上挂不住,直接一个大巴掌呼上来,一边打女儿的脸一边骂:“让你手贱,让你偷别人东西……”,一边跟南瓜的主人道歉。

小伙伴懵了,等反应过来,竟然没哭,一滴眼泪都没掉。她先看了我一眼,然后直勾勾地看着她妈妈。那神情,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忆犹新。

后来,她和我说:“我不恨别人找来,只是恨妈妈什么都不问,上来就打我。”

本来她在妈妈面前是个“小话唠”,什么都喜欢跟妈妈说,但自从那次被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地责罚后,她慢慢变得不怎么爱和妈妈交流了。现在想来,她的妈妈就是这样失去了女儿对自己最基本的信任。

育儿知: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错误管教会毁掉孩子一生 第3张

未经允许动别人的东西的行为,在大人眼中就是“偷”。但对于孩子,尤其是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可能只是大脑萌生了“想要”的念头后,直接产生行为反射——这个年纪的孩子,很多都还不具备完全的行为控制能力,也不清楚“偷”和“拿”之间的区别。

小时候,我也曾偷偷拿过爸爸的零钱,每次不多,就一两毛,最多五毛钱。上世纪80年代,大家的日子都比较紧巴,很多家庭的日子都很清贫,我家也一样。因为没有零花钱,校门口的小摊儿又经常有卖贴画、瓜子、大米球的,我忍不住诱惑,就偷偷拿爸爸的钱去买零食。

有次放学回家,我听到妈妈和爸爸在嘀咕,说的正是我偷偷拿钱的事。我这才知道,我拿钱的行为,大人是知道的。但他们没打我也没骂我,反而商量着把有限的工资挤出来一点给我做零用。每个月在一本地理书里给我放一些一毛两毛的钱,总额不超过2块,不低于1块,我可以自由使用。

得知他们的决定时,我内心是羞愧的,从那以后再也没偷偷拿过他们的钱。不仅如此,我还通过自己管理零花钱,养成了最初的理财习惯。

为了研究小时候偷偷拿父母的钱是不是个例,我在一个群里做了调查。很快,就有数位妈妈分享自己的经历——

育儿知: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错误管教会毁掉孩子一生 第4张

育儿知: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错误管教会毁掉孩子一生 第5张

育儿知: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错误管教会毁掉孩子一生 第6张

育儿知: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错误管教会毁掉孩子一生 第7张

超过六成的人有偷偷拿父母钱或亲戚家东西的经历,证明孩子有时候真的没有恶意,只是想吃糖、想要漂亮东西的想法占了上风。

3、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当孩子有不经允许私自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时,爸爸妈妈们可以坐视不管。只是,我们要找到一些方法,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根据自家孩子的性格,进行适当引导——

探究孩子拿东西的深层原因

6岁以下的孩子,无非是边界感不清,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

这时候,身为家长,我们需要耐心引导。对没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家要注意引导其明白“哪怕家庭成员之间的物品,想动也是要经过主人同意的”。

对已经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需要和老师商量好,一方面家长在家明晰物权概念,让小朋友养成拿别人东西要经过同意的习惯;一方面老师在学校要多给予孩子关注,如果发现小朋友把东西装到自己书包里,不要粗暴地扣上“坏孩子”或“小偷”的帽子,而要告诉孩子喜欢的话需要和老师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带回家继续玩。

6岁以上的孩子,要看看家里给的零花钱是不是足够,孩子的合理物质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除了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加零花钱,更要注意引导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切忌拿羞辱当教育

当孩子出现私自拿东西的行为,有部分家长会用打骂方式的来让孩子长记性。但我始终觉得这不是最适合的方法,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小伙伴,妈妈打她骂她,导致的结果是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别说绝大多数孩子是无意中有了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即使孩子真的有意偷窃,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在大发雷霆之前,也一定先理性思考孩子的现实情况,是什么事情使得孩子在产生需求和遇到困难时不来向爸爸妈妈求助,而是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

育儿知: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错误管教会毁掉孩子一生 第8张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小学时,学校要缴资料费,钱不多,只有5块而已。她却不小心弄丢了,怕被骂,就从爸爸的口袋里偷偷拿了5块钱交给老师。结果,她原来那5块恰恰丢在家里了,一下子露出了马脚。她妈妈不由分说把她骂了一顿,还说“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染上了偷鸡摸狗的毛病”。

我听她讲这个故事时,听到更多的是她对父母的失望,因为从小到大,每次她发出求助信号。收到的都是父母的责骂,“笨、粗心、臭打扮、乱扔东西”等等,都是亲生父母给她贴上的标签。

所以,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别急着发火,先想想原因。

如果因孩子的行为造成物品损坏,一定要赔偿

老早之前和一个读者朋友聊天,他说小时候从来没喝过汽水,有次忍不住偷拿了小卖店的汽水喝。他妈知道这事后,不打不骂,只是问他有没有勇气和自己一起去把钱还给人家。七八岁的他已经有自尊心了,不愿意去。她妈妈没有强迫他,只是表示理解,然后自己去给小卖部的老板赔礼道歉。

他说:“从小到大,妈妈为我做的很多事我都记不得了。但那个夏天,妈妈的背影却刻在了我心里。她没打我没骂我,可从那以后,我再没偷拿过任何人的钱和东西。现在,我有了孩子,带她去商场,她损坏了东西,我也会找工作人员主动赔偿。”

这位妈妈传递给孩子的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人只有学会了负责任,才会从内而外充满力量。

当然,如果用了引导、暗示、提醒等各种方式,孩子还是改不了不经允许拿别人东西的毛病,就需要面对面地进行批评教育了。

孩子的童心是一张白纸,可以向善,也可以从恶。养育一个孩子,最难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务必在孩子面前收起恶的一面,让孩子更快乐地向美好善良的方向奔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因此成长为更美好更善良的人。

凯叔问

如果您的孩子偷拿了家里或者别人的东西,您会怎样做呢?记得在留言里讨论哦。

作者:闫涵,国家育婴师,专注儿童心理,做最懂孩子、最尊重孩子的妈妈;蒙台梭利育儿践行者,用亲历经验让您的育儿少走弯道。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闫涵妈妈,ID:yanhanmama2016,转载已授权。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更多关于育儿知: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错误管教会毁掉孩子一生- 新妈妈育儿经验分享,二胎辣妈帮,宝宝树人早教、母婴专家在线问答,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inmake521」

广告

母婴用品
好孕妈妈
健康育儿
快乐早教
亲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