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 > 健康育儿 > 扼杀孩子的n种方式

扼杀孩子的n种方式

来源:范儿谷    阅读: 2.2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文章来源:8090科学育儿微信公众号-新妈课,原创标题:扼杀孩子的n种方式 责任编辑:Lee

/p>

一个小男孩为了争抢另一个孩子手上的玩具,把别人打伤了。

请问:谁做错了?

所有的大人都认为是小男孩错了。

一个小男孩为了争抢另一个孩子手上的玩具,把别人打伤了。

而小男孩的父亲是一个时常在家里打骂妻子的人。

请问:应该责怪谁?

一个小男孩为了争抢另一个孩子手上的玩具,把别人打伤了。

而小男孩的父亲是一个时常在家里打骂妻子的人。

小男孩的父亲从小被父母严厉要求,事事做到完美,成人以后每次在工作上负责大项目期间就会变得焦虑敏感,回家以后总忍不住冲妻子发脾气甚至拳脚相向。

请问:问题的根源出在谁身上?

扼杀孩子的n种方式

每当孩子出现了状况,父母总会马上责问孩子怎么了?认为问题出现孩子身上。父母平时总是批评否定孩子,却责问孩子为什么这么胆小自卑;父母自己就缺乏同情心,却责问孩子为什么不够善良;父母对孩子太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却责问孩子为什么这么自私;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责问我为什么不会飞。

·父母扼杀孩子的N种方式:

※无时无刻守在孩子身边/总是没时间陪伴孩子

在孩子一岁之前,需要妈妈经常的陪伴,但当孩子学会走路,开始自己探索世界以后,妈妈更多的是需要放手,孩子不需要父母总是围着他转。

当孩子独自玩耍时,孩子的自我就会得到发展;当父母陪伴孩子时,他的自我又是放下的。这两种方式相结合,孩子既有发展自我的空间,也有放下自我的时候,这才是健康的发展状况。

如果大人从来都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的自我一直是孤独的,长大后他可能变得非常自我,只知道有自己而不知道有他人。相反,如果大人无时无刻不守在孩子身边则很难得到自我发展的空间,因为他的自我和成人的自我是纠缠在一起的,甚至是被成人所裹挟的,这就会导致孩子没有自我,做事没主见。

扼杀孩子的n种方式 第2张

※总是批评否定孩子

如果对孩子要求很高,缺乏对孩子进行肯定、赞美、认同,就会渐渐造成孩子对自己设置很高的要求。孩子的内心会有两个我。一个是现实的我,一个是理想的我。而在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当中常常会有一个落差。这个落差会使他们产生焦虑的情绪,总是担心事情做不好,总是追求完美。这种情况如果很严重的话,就会发展成为强迫症、抑郁症甚至精神分裂。

另外有些孩子会在受到别人的批评时,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那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自我价值已经很低了,如果他们要接受别人的批评,承认自己就是这么糟糕这么差,当他们的自我价值跌到不能再低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自杀的情况。他们拒绝接受批评,其实就是一种自我保护。

※把盲目的赞美当成对孩子爱的教育

“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漂亮”……这类笼统的表扬,反而会导致孩子误以为自己非常的了不起,过于骄傲自大。另外盲目赞美会使孩子产生混淆感,被赞的孩子并不确切的清楚自己是哪里做得好,也看不到做得不够好的部分,这不利于孩子的进步。

表扬有技巧,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具体行为、所做的具体事情,上升到表扬孩子的优良特质。比如说“我看到你刚才扶老奶奶过马路(孩子的具体行为),你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孩子(孩子的优良特质)。”

当父母去表扬孩子好的具体行为,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美,会很乐意再去做这样的行为。当孩子重复去做这些好的行为,它就会强化成一个好的习惯。当这些好的习惯重复多次之后,它就会成为一个好的信念。好的信念会渐渐变成好的价值观。

相反,如果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总是批评孩子一些坏的具体行为,结果就会强化孩子这些偏差的坏行为。由此具体行为上升到习惯,习惯又会强化成信念,甚至是价值观。这就会导致孩子做越来越多不好的行为。

扼杀孩子的n种方式 第3张

※父母总是指导孩子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在孩子练字的过程中,妈妈不停地在旁边说“字写大了!字写歪了!斜了!出格了!”结果孩子没写两分钟就烦了,不愿意写了。然后家长就会埋怨孩子不爱学习不听话。

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里,孩子还小不懂事、要慢慢教是不少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们总是试图从小就直接告诉孩子我们认为的正确的行为方式,试图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可是,最终孩子学到的,是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是机械的模仿呢?实际上,家长这样做会剥夺了孩子动脑筋的机会,阻碍了孩子智力的开发。

家长应该先学会做到闭嘴。小孩不管做什么,家长都先不要插嘴干涉,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感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当孩子遇到了困难时,家长不要马上就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反过来问孩子:“你觉得应该要怎样做?”,让孩子学会动脑筋,自己学着处理各种意外。这是让孩子学习成长的好机会。

扼杀孩子的n种方式 第4张

※用大声责骂、呵斥的方法管教犯错的孩子

人的大脑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如你所愿”能被吓哭,但是次数多后,他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他根本没有在听,所谓“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威胁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效了。

当孩子被大声严厉责骂时,人一紧张,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父母就白费唇舌了。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大声吼孩子,将来孩子在外面也会大声吼别人。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听不清楚的,越会注意去听。因此,要孩子注意听你说话,不必大声吼,只要引起他的动机,你越不要他听见,他越会注意听。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身教,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能说理,当大人做给他看时,他便自然会学进去。

※总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的不是

“你爸爸是懒惰、不负责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

“你妈妈死爱钱,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

“你妈妈爱唠叨,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唠叨!”

“你妈妈都不顾家,你以后千万不可以像她一样!”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肯定会出现这些行为:懒惰、不负责、死爱钱、爱唠叨、不顾家。为什么?因为他心里强烈需要和他的父母连接,但是有关他爸爸/妈妈的信息却全是负面信息,他当然只能跟这些信息连接,做出相同的行为来满足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

“你和你爸爸一样讲义气!”

“你和你爸爸一样很孝顺!”

“你跟你妈妈一样很有爱心!”

“你跟你妈妈一样做事很认真!”

不只是称赞孩子,重点是称赞孩子“像爸爸”“像妈妈”的地方,透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朝好的信息方向与爸妈连接,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会得到满足。

扼杀孩子的n种方式 第5张

※强迫孩子把自己喜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

大多数的父母喜欢教育孩子学会分享,有意引导孩子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零食、绘本等东西。父母觉得教会孩子拥有乐于分享的美德,不仅有益于孩子未来的思想成长和社会交往,还能在外人面前呈现出家长对孩子的良好家庭教育。

而孩子的世界中是无限的单纯与透明的。父母总是在送孩子礼物或是给他们买玩具、衣服的时候说,这是你的!却又在希望他们分享的时候说,你不可以独占,应该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享用。这是什么逻辑?孩子们怕是早已闹不清什么是“我的”,为何“我的”一定要变成“大家的”!这是我最喜欢的,如果其他小朋友不爱惜弄坏了怎么办?如果不还给我了怎么办?

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这些心理独白,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强迫孩子的意愿,用“乖孩子”、“坏孩子”来捆绑他们的情绪。

换位思考一下,试想,如果我们省吃俭用好久买到了一个新包包,又有一个人蹦出来说是朋友就要一起分享,我们会是什么感受?如果我们买来一台单反相机,自己珍爱得不得了,朋友跑过来说借他带出游玩几天,我们会否舍得?

成人尚且做不到的事情,又何必去打着“分享是种美德”的旗号去强迫一个孩子呢?我们强迫孩子分享的时候,到底是教会了他们道理,还是自以为是的替他们擅作了主张?

如果是孩子并不是太在意的东西,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分享。

如果孩子强烈表达自己的喜好,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何恰当礼貌地表达自己拒绝分享。教会孩子如何合理、优雅的说“不”。

参考资料:

育儿大师APP的中的育儿视频:

《父母装装傻,孩子更聪明!》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早教中最容易犯的错!》

·更多育儿问题,可以通过APP,电话咨询早教专家。

扼杀孩子的n种方式 第6张

育儿大师,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重点推荐的母婴健康教育平台。集合上千名全国三甲名医、知名高校专家、行业精英,覆盖孕、产、育三大阶段,提供孕育、疾病、心理、早教、营养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支持图文、电话、见面三种咨询方式。您能随时随地“找专家”、“问专家”、“见专家”,快速获得权威、专业、个性化的指导意见,打造专属您个人的育儿大师!

还有3000集育儿微课小视频每日更新,专家亲身录制,怀孕育儿常见问题一网打尽。育儿大讲堂,打造精品育儿线上课堂,包涵疾病、早教、心理、营养四大育儿主要方面。专家主题演讲加互动答疑,轻松一小时解开困扰你许久的育儿难题,势必成为您至爱栏目。


更多关于扼杀孩子的n种方式- 新妈妈育儿经验分享,二胎辣妈帮,宝宝树人早教、母婴专家在线问答,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inmake521」

广告

母婴用品
好孕妈妈
健康育儿
快乐早教
亲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