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质生活 > 其他 > 这是不是互联网造车的秘密

这是不是互联网造车的秘密

来源:范儿谷    阅读: 1.4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p>

近年来,无论是业内还是业外人士都应该注意到,汽车这个领域正有一大波新公司、新品牌正在来袭。

与二十年前靠四个轮子几个沙发进军汽车的“书福军”不同的是,这帮新玩家头顶上都挂着“高大上”的光环,什么超跑性能、超大屏幕、超越“特斯拉”,但笔者认为,如果没有“特斯拉”的突围,这些,或许只是敢在饭桌上YY的故事了。

包括“某视”、“某来”在内的新玩家,很多都具备互联网公司的背景,来源属性之统一,让人有种相声演员集体客串小品的感觉。

当然,笔者的感情色彩并不是鄙夷,人们需要互联网,汽车也的确需要互联网,未来的交通网络肯定需要互联网,在这些综合需求下,互联网公司也将在未来的交通网络中具有自己举足轻重的地位。

未来的出行体验中,车辆本身只是一个接口,车辆的硬件本身,也会转变为完整体验的一部分。原理,相信很多人都明白,苹果手机的竞争力一定不是硬件,而是界面,体验,生态。

再看看前文所提到的著名的跨界造车公司“特斯拉”,经常有人会在闲暇之时谈及,特斯拉的车如何如何猛,如何如何酷,又或是其实里程不足,又或是内饰粗糙等等。

但是笔者认为的是:“So what?”,就如同不要去强求保时捷的节油率,或是挑剔法拉利的隔音一样,人们掏钱去买商品,买的其实是体验,是它的属性。

有一种比较有画面感的认知是,如果就汽车本体而言,未来也就三大消费属性:移动、运动、骚动。

移动即基本属性,转移装载体;租车就可以将这个需求独立出来;运动即有动力性要求的那个群体,或许举办平民化的赛车运动,是压制马路赛车手的方式之一;骚动即装X,这辆酷酷的车就是我的,晚上我要开它去把妹……

因此,笔者认为广大爱好者们往往将“特斯拉”妖魔化了,或是在车这个环节本身将它妖魔化了。对消费者来说,至少Model S是个酷炫的大玩具,而对“特斯拉”来说,车也许只是它的商业生态的一个载体,一种介质,也许人家只是能源的搬运工呢!?

如果说到要给车辆赋予更多的属性,近期热烈探讨的智能驾驶就有很典型的属性:买(租)车送(配)秘书,这个秘书能帮我找路,避堵等,我当然愿意为此买单;同样,如果给我配个专职驾驶员,无论是租车还是买车,我也愿意为此付出额外的酬劳。

如果将智能驾驶分为单机智能和网络智能的话,网络智能与互联网公司之间一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可惜的是,笔者肤浅地认为,大部分互联网造车公司(或者是互联网公司造车),强调的还是他们的车。却难看到新的属性,新的价值。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作为从业人员的笔者也深刻感受到,互联网公司的进入,给传统沉闷的汽车产业带来的新的积极的生态气息。

比如互联网公司并不同于整车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强势地位,某种程度上为一些新生力量提供了生长的平台;讲究全生命周期的商业模式,为后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运营空间;很多也提出目标是减少车辆保有量,通过网络运营提高车辆使用率,等等。

这些也许都不是传统整车企业的强项,但是对信息扁平化及平台复制能力超强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也许不算太难。笔者听“某行”的互联网公司说,如果无论走到哪,租上一辆车,刷一下指纹,马上这个车从座椅位置到动力及悬挂的调校都会变成你的定义,那该是件多酷的事啊!

没错,必须承认这是件很酷的事,笔者也承认这些内容、属性的构建以及加入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可针对车辆这个硬件本体而言,笔者仍然认为应该是有历史沉淀的传统产业链来完成,因为它的安全等基本属性不是互联网公司能够赋予及复制的。

互联网公司与传统汽车产业链的结合,肯定是未来的趋势,因此,对那些刚出来就号称自己要造车,要投入多大的资本打造全产业链的,我也只能认为他仍然在讲相声了。

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行业,互联网公司倒是具备一定潜质。

此外,对于社会,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随着车辆保有量的迅速提高,石油消耗及环境破坏都带来了不小的问题,车辆的能源使用对整体能源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改变车辆的能源传输及消耗方式,将会极大影响到环境及能源结构,我们现在广泛提出插电混动或纯电动,在这方面就应该有比较多的考虑。

比如目前较热的V2G(Vehicle-to-Grid的简称,它描述了这样的一个系统:当混合电动车或是纯电动车在不运行的时候连接至电网,不仅能“从电网补电”,也能为电网存储电能,“为电网补电”)的话题,也许可以成功,也许它是车辆对于社会的新属性,但这个属性的价值体现及回报也需要新的力量、新的技术将其运作突围,这股力量会不会是互联网公司呢?

最后,如前文中所描述的,对于使用者来说,车只是未来出行体验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将目前在体验中的缔造者或玩家理解为车+车载电子+广播台(或其他)等,将来的玩家格局肯定将发生变化,更为直白一点是,车本身在出行体验方面的权重即将弱化。

因此,无论对于老玩家还是新玩家,对未来汽车的理解,将影响到它将来的产业链地位;也因此,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汽车公司都在涉入智能驾驶领域,要么转型,要么沦为“血汗代工厂”。

而对于未来的交通甚至是能源网络,如果我们比喻为通讯网络的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思考,将来谁是运营商,谁是基站设备方,谁是软件提供方,将来也是靠所有玩家的共同努力,将交通网络升级为2.0,3.0……加油!

这是不是互联网造车的秘密

广告

时尚辣妈
豪宅豪车
其他
旅行攻略
健康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