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 > 健康育儿 > 鱼镜:我们为什么给不了孩子自由?

鱼镜:我们为什么给不了孩子自由?

来源:范儿谷    阅读: 2.1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p>

新教育认为,儿童成长不是教育和灌输的过程,而是儿童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断破译生命的密码,创造自我的过程。爱和自由是教育的环境。爱,我们并不陌生;自由,对于并不鼓励活力的东方民族,多少是有些陌生的。

中国的家庭,大人对自由、对孩子的活力有一种普遍的恐惧,孩子无论做什么,大人都忍不住想限制他,孩子的自发行为往往还没得到施展,就已经被压制了。这很可能是源自大人们对自己内在小孩的恐惧,觉得充满活力与自由的孩子会引向破坏与绝望;更源于大人在做小孩的时候,没有品尝过自由的滋味,以为自由就是为所欲为;还有一点,你不得不承认,给予自由会更加辛苦,而你只不过想摆脱麻烦而已。

鱼镜:我们为什么给不了孩子自由?

一、我们给不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就像兜里没有钱你便拿不出来一样,我们的生命体验中如果没有过自由,便给不出孩子真正的自由。即便是明白道理,我们也需要真正勇敢地突破一次,做一次自己的主人,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我们的社会,有一整套思想和种种方式,来束缚、管理一个人的活力,这一整套思想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我们生存在这样的体系中,安身立命,遵守着这些一脉相承的社会规则。我们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鼓励服从,而压制自由的。

如果一个孩子童年的成长没能受到命运的眷顾,遇到像《窗边的小豆豆》中小豆豆的母亲和校长小林宗作先生一样的人,接纳了这个因淘气而被退学被否定的孩子,并在家庭里和巴学园里受到爱护、信任与引导,她便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最终成为自己。这段童年时光奠定了黑柳彻子(即小豆豆)辉煌一生的基础,使她得以以自由的心和姿态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伟大女性。

而我们中有多少人在童年有过自由,被允许过在一次次选择与尝试中锤炼自己,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其实,只有一次次自由意志的选择,心才会被滋养,才会生动而鲜活,才有重量。有过这样几次直面内心的真诚选择、重要选择,一个人才会真正成长,才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如不然,你便不是自己,而是很多意志的替身,像一个傀儡一样活着,感受被扭曲。美国心理学家莱茵说——存在等于被感知;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莱茵这句话像是在呐喊,呼唤自我不被吞没、人格不被替换,呼唤自由,呼唤成为自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出了著名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想他在19世纪写出的这句惊世骇俗的诗,表达的应该是,如果没有自由,大概连爱情与生命都变的没有意义了。

没有体验,就没有感受。我不能为你描述出冰激凌的美妙滋味,直到你亲自尝了一口,再多的语言也成多余。我们只能去体验,去给予。

二、我们拿自己的想象理解“自由”

人们对自由太久违了,想象中的自由大约就是无法无天的样子,给你三天自由你会做什么呢?看电影?睡大懒觉?吃喝玩乐?的确,长久的压抑导致的就是超限度的松弛。此前报道的中国的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奢侈糜烂,大有弹簧突然放开的意味。在国内被学校与家长联手压迫、束缚着,出去就跟野生动物放山归林一样,孩子们根本没有自我约束能力去享受自由。这实在不能怪罪于孩子和自由啊,这是否更多的要引咎于家长呢?家长把本该最初给孩子的东西,推迟了很多年才给到孩子,错失了孩子早早借助自由锻炼自律的宝贵机会,在孩子试错成本低的童年,见不得孩子出差错,于是干脆没收了自由,十几年后再给孩子,孩子只是年龄增大了,心智却未能同步发展,自由的素养也不能展现。

你还记得孩子最初是什么样的吗?他们是高度自律,一刻不停地发展自己的,没有在自由中懈怠,反而在自由中茁壮生长。这与成人在自由中是不同的,一个新的生命,一切都没有被改写,一切都是大自然最为精妙的安排,精神胚胎在起着作用。

精神胚胎是新教育的哲学开端,既是起源也是密码。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儿童就在这种内在成长潜力的指引下开始观察、触摸、品尝、聆听、探索世界。一个孩子,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积木,他咬咬毛巾再咬咬积木,他是在用嘴感觉“软”和“硬”;此时,你拿走这些不太适合吃的东西,轻易地剥夺了他通过嘴巴认识世界的一次机会;他又来拿,他哭闹,可是无济于事,你的世界里这些并不是拿来吃的,放下就对了;而他的世界却遭遇了不能亲自体验感受的阻碍。

孩子长大一点,会爬了,他激动地、费力的爬着要够到一只毛绒玩具,他竭尽全力的样子和涨红的小脸,让你看着心里着急,你一把拿过来毛绒玩具塞在他手里,孩子并没有开心,他只是想爬着够到一个东西,“使劲爬着”就是他的意义,“快点够到”却是你的意义。

再长大一些,自己动手抓勺子,笨拙地试着舀起汤,吃米饭吃得满脸都是,可是却很开心,因为他在自由地感受食物,感受食物的质地,感受怎样把食物送进嘴里,如果你曾经给过他两个月的时间,那么他一定练习好精准地把米饭和汤送进嘴里;可是他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他的自由让大人添了很多麻烦。对于一个初次来到世界的孩子,学习吃饭就是一个重大的技能,他是那样的执着与能够坚持,那个需要心眼手全方位调动感官去配合的动作,它的伟大不亚于成人去学习开车。

再长大一点,调皮地要去雨中踩水、要摸一摸动物园里大象的鼻子、要自己爬楼梯、要盯着毛毛虫看一个上午、要自己系鞋带、要把颜料混在一起观察变化,所有这些琐粹平凡的体验,对于孩子来说是格外新鲜的,他们借由这些丰富的感觉,发展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只可惜,这些小小的自由探索,因为没有宏大的意义、太琐粹而被大人果断拒绝,没有人愿意等待他们成长。再后来,选择兴趣班、选择学校、选择大学、甚至工作、甚至女朋友,他们都将在一次次的管束中失去自由,习惯被选择,他们没有了最初的样子,那只努力伸展要去探索的手收了回来,明亮的眼睛也不再有光泽,他们不再发出无用的声音,他们成为了父母的样子。自由在这个家庭里,终于无足轻重了。

鱼镜:我们为什么给不了孩子自由? 第2张

三、秩序和创造力在自由中向我们走来

爱是一种关系,当我们连接时,是彼此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了爱。正因为如此,你不能剥夺这种关系的发生,自由就是容器,让这一切有空间。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出生的时候,就携带着成长的密码与天然的潜力。蒙特梭利把这个东西叫做“精神胚胎”;弗洛伊德把它称为“生命的能量”;华德福教育把它称为“灵性”;在大量的心理学理论中,它也被称为“存在”、“本体”;也有人把它称为“生命力”,不管被称为什么,我们都知道,大自然在我们孕育的那一刻,已经在我们的内在,给了我们一样东西。这个东西,要以强大的能量引领孩子按照自然法则去成长。

有了这种顺应自然的自由,孩子就会在探索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去探索,就会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秩序,而这种秩序是在自由中发展起来的高度的秩序。蒙特梭利说:“正真的纪律和秩序的第一道曙光来自于工作。”对于儿童来说,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就是工作。

这个时候,自由是快乐的自由,秩序是快乐的秩序。你难以想象,一个在自由中的儿童是多么善于管理自己,是多么清明和富有智慧。创造力就在此时不知不觉地显现出来了。

鱼镜:我们为什么给不了孩子自由? 第3张

四、蒙特梭利告诉你,儿童应该拥有的五种自由

1、儿童拥有在环境中选择吸引自己的事物的自由。

2、行动的自由、抒发自己情绪的自由。

3、安静时不受干扰的自由,独处的自由,选择空间的自由。

4、自己发现问题、想出办法解决、选择答案的自由。

5、儿童拥有凭借自己意志将他的发现与人交换与分享的自由。

====我是可爱的分割线========

鱼镜:八零后4岁男孩妈妈,第二书房父母学堂负责人,家庭教育研究者、儿童阅读推广人。为专心陪伴儿子放弃了金融行业的工作,下乡养儿三年。热爱诗歌、文学、哲学、书画、音乐,爱好广泛;是母乳喂养的坚持者、是自然养育的实践者。用其独特的知行合一的育儿理念激发了孩子巨大的潜能——养育了一个具有广泛兴趣、热爱阅读、绘画、国学、英语、认知、探索的健康全面的萌娃。记录了儿子成长的珍贵点滴,至今写有八本育儿笔记,并珍藏了儿子涂鸦写字作品4000余张。现投身教育行业,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儿童阅读推广。

广告

母婴用品
好孕妈妈
健康育儿
快乐早教
亲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