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 > 健康育儿 > 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分享,90%是家长的错!

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分享,90%是家长的错!

来源:范儿谷    阅读: 1.7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p>

孩子在两三岁以前,不愿意分享不叫自私,那是自我。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看不到、理解不了别人的需要。他们正全情投入在体内那个“自我”快速拔节生长中。若孩子到了五六岁仍然不懂得分享,那就是自私了。父母既要保护孩子的“自我”形成,又要不至于养出“自私”的小孩,就要从尊重孩子的物权观,促进孩子物权观的建立做起。——罗静老师

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分享,90%是家长的错!

父母过分保护,孩子更“自私”1

把孩子当“弱者”

保护孩子,是大人的天职。公交车上,我们惯常看到的一幕景象就是:小孩坐在座位上,大人站在旁边,嘴上替孩子谢谢让座的人,手里提着孩子的书包其他物品。尤其是看四五岁的孩子坐着,个子也不矮了,边上站着疲惫的长辈,那种对比不可谓不鲜明。如此给孩子的暗示就是:“别人照顾我是应该的,座位就是属于我的。”这般对孩子的呵护,其实对孩子是种伤害。

2

逗孩子玩

不少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有分享的行为出现。不过,这种行为,往往会被大人当作有趣的事情。常见到一群大人像围观一场好戏一样,让孩子去分享一块饼干,但递完一圈,大人们都“婉言拒绝”了孩子的分享,以孩子独享那块饼干结束。结果教会孩子:“其他人都不会和我分吃东西,但我多问几句还会得到表扬。分享只是一种形式,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如此,一个缺少分享习惯的孩子,就这样养育出来了。

3

怕孩子以后吃亏

很多父母有一种心态,即护犊子,怕自己的孩子的玩具被抢走,怕自己的孩子会吃亏。当下社会大环境的确复杂,而且到处都是激烈的竞争。梨就只有那么多的时候,人们就会认为要先供自己吃。如果分给别人,那自己可能就没有了。

这是一个思维陷阱。它的假定前提是梨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个前提本身就站不住脚。良性的、更有生产力的竞争,一定是合作的竞争。所以,如果你想要良性的结果,就一定是更大程度上的合作。我们的父母就在于自己先把竞争看成了目的本身,事实上,它只不过是个过程。为人父母,大可以再放宽心些。怕孩子吃亏的父母,反而会让孩子吃更多的亏。

孩子要“自我”,但不要“自私”尊重孩子的物权观

所谓“物权观”,即帮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又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培养正确的物权观,有助于孩子形成好的自主、自尊意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1.需允许孩子的一些霸道、独占、排他的行为,不要给孩子贴小气、自私的标签,不盲目强迫孩子分享。尤其在两三岁的时候,孩子的意志力快速发展、物权意识也开始萌芽的时候,会突然变得“自私”,不舍得分享任何自己的东西。

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3.带孩子和更多小朋友接触,并温和地引导孩子分享。当小朋友和他分享玩具、食物等,要提醒孩子:“小朋友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你,你开心吗?”若孩子认可,可以进一步告诉孩子:“如果你也能学着分享,小朋友也会很开心的!”不用太刻意,简单提示即可。

4.让孩子看到分享行为带来的收益和快乐,但不要说教。等到孩子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体验到分享不仅能带给自己快乐,而且自己的东西也并不会失去,孩子就会慢慢从排他中走出来,乐于和他人分享。再大点儿的孩子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设置一个具体任务,而这个任务必须两个人一起才能完成,给孩子创造机会去体验合作的快乐。

促进物权观建立

1.在日常生活中,要向孩子明确,有些东西是他的,而有些东西则不是,所以不可以随便支配。如果别人不愿意和他分享那些东西,他应该接受。如果自己特别想要别人的某件东西,要懂得商量,比如问:“我可不可以……”

2.让孩子懂得轮流。比如说:“这个玩具,你先玩,我后玩。”“妹妹玩电子琴的时候,你去画画,妹妹画画的时候,你去玩电子琴。”

3.还要教会孩子借用。如果孩子未经别人允许拿走了别人的东西,父母必须要引导或者带着孩子交还物品,同时可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罚孩子暂时失去自己一件最爱的玩具。除此之外,教会孩子说:“借我玩会儿好吗?”同时,借了必须监督孩子还。

4.父母需要以身作则。比如孩子缠着要玩妈妈的手机。妈妈如果不想给孩子玩,就要明确告诉孩子:“那是妈妈的东西,小孩子不可以玩儿。”经过这种训练,孩子的物权观慢慢就会清晰起来。

罗静老师温馨提醒

要帮助过于消极、完全不懂得如何排他的孩子维护自己的物权,可以先从日常物品的管理做起。给孩子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房间,定期带孩子整理自己的东西,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这些物品的主人。并通过“借东西还东西”的游戏教会孩子,别人不能随便拿走这些东西,如果要借也应该定期还回来。如果有小朋友抢自己的东西,完全可以拒绝,或者去找其他人求助——如抢玩具小朋友的妈妈,入园了则可以找老师——解决问题。

——妈妈网原创资讯

更多精彩母婴资讯,可关注微信获取!还有大波妈友福利等着你哦!

如何关注: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查找<妈妈网>or<mama_cn>即可

广告

母婴用品
好孕妈妈
健康育儿
快乐早教
亲子图库